第204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-《兵法大圣》
第(3/3)页
苏仪也耐心为他解答。
八月的一天,这少年再次拜访,问道:“先生,我听村里的长辈说过您年轻时所遭受的种种磨难,心中越加钦佩,难怪村里的大家都这么敬重您!只是学生有一事不明,还请先生赐教。”
“你且说说看。”苏仪微笑道。
“先生曾举先贤之例子来教导我们修心养性,您曾言:韩信若不能忍胯下之辱,则无后世的兵仙;伍子胥为报父仇,一路乞讨方才逃到吴国;司马迁为了让《史记》问世,不惜忍受大辟之刑;勾践卧薪尝胆,成就复国伟业;其余重耳、卞和、孙膑、文王等人,不外乎忍辱负重,方才能成就千史伟业,却不知先生您忍苦耐痛,却又是为了什么大目标呢?”
少年诚恳请教,这一番话语投入苏仪的心湖中,却激起了百丈巨浪。
是啊,苏仪屡屡用这些先贤的事迹激励自我、教育他人,他自己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:他忍辱负重,究竟是为了什么?
没有目的的忍辱负重,究竟有什么意义?
“当局者迷”果真是一个神奇的概念,苏仪时至如今终于恍然大悟:原来,他在这场考验中所欠缺的,就是一个“目标”啊!
仿佛是天公配合苏仪的心情一般,屋外陡然间电闪雷鸣,大雨滂沱,少年一时回不了家,便早早在苏仪的草屋中睡下。
苏仪独自坐在门前思考,时至黄昏时,雷雨渐消,不久后却狂风大作,卷走屋顶的大片茅草。
苏仪的思绪被打断,正想去收回茅草时,却突然见到一群野孩子嘻嘻闹闹地出现,恶作剧地将茅草抱走,还对他大作鬼脸;苏仪此刻年老,腿脚不便,无论如何都赶不上这群孩子,只能大声喝止,然而却毫无用处。
苏仪叹息着回到门前。
入夜,风雨复来,家中漏雨,苏仪哀叹着,将屋顶的茅草拢了拢,以不至于滴到那少年;斜眼一看,那少年正巧蹬了蹬被子,竟然把原本就破旧的被子踢破了一个洞。
苏仪感叹生活的艰苦,心中却是有了些许明悟。
第二天,那少年早早醒来,苏仪对他说:“你昨夜所问,我已经总结了答案,你可愿一听?”
“请先生赐教。”少年拱手道。
“我之所以忍辱负重,目标十分简单。”
话音落下,苏仪抬眼望向雨后的清阳碧天,念出了诗圣杜甫的经典诗作:
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
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,公然抱茅入竹去。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
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?
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!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”(未完待续。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