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计之真谛-《兵法大圣》
第(3/3)页
苏仪又写到将领的才能。
“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先王之道,以仁为,兵家之流,用智为先。智能谋,信能赏罚,仁能附众,勇能果断,严能立威。但,专任智则贼,遍施仁则懦,固守信则愚,恃勇力则暴,令过严则残,五者兼备,各适其用,方可为将帅。”
苏仪一下子引用了杜牧、梅尧臣与贾林三人对将帅才能的注解,在落笔之时,普天之下的考场尽皆剧烈一震,所有凝聚了军心的仕子陡然心脏一突,即使是没有军心的人,练兵场内的自我雕像也在轻微抖动。
这一笔,苏仪直接概括了五条圣道!
聚集在苏仪上空的数十道意志沸腾了。
南徐州考场的上空,极光闪烁,宛若虹舞,先贤们的意志似是在交流着什么。
一众州官紧紧注视着天空中的异象,有的人面红耳赤、神色激动,有的人浑身颤抖、气喘吁吁,仇英彦和项从流两人紧握双拳,面色都不平静。
一篇试策竟然能吸引几十位先贤的意念围观,简直闻所未闻,州官们都有一种预感,这座考场,将诞生一篇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的锦绣华章!
在这些意念之外,又有几道视线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,紧紧注视着苏仪的试卷。
苏仪对外界的动静浑然不觉。
时至傍晚,苏仪在最后的阔论阶段引经据典、笔下生风,大肆阐述了庙算的重要性。
奇谋诡计一听就让人兴奋,但却并不是致胜的关键,庙算的五事七计虽然听起来索然无味,但却是兵家圣道的基础。
诸葛亮的故事人尽皆知,许多人都尊崇他为奇谋诡计第一人,但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战胜魏国,这是为什么?就是因为蜀国在庙算上没有任何胜算,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没有一样能战胜魏国;甚至连司马懿都骂诸葛亮“逆天而行”,为了心中的一个“光复汉室”的情结,兴师动众,六出祁山,劳民伤财,尸横遍野;所以诸葛亮的“计”,实在是算不得“胜计”。
所谓“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”,历史上,真正善战的将领,他们在出征之前就已经预知了胜利,战胜敌人时不惊不险,譬如白起、王翦、卫青与吴起等人,他们所经历的战争都没什么故事可讲,纯粹以实力压倒敌人而取胜,但这恰恰正是《孙子兵法》最为推崇的胜利之法,将领的才能,也体现于此。
最后,苏仪引用了张预的部分注解作为总结:“故曰: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,有计无计,胜负易见。”
全文落笔,陡然间,纸页上的圣道伟力冲破屋顶,直达十万丈高空,其中金光异彩,好似要遮蔽阳光,方圆万里的生灵都清晰可见。
……
(ps:四章已,果然写到了天亮,睡几个小时上班去,呜呜呜)(未完待续。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