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章 开考-《兵法大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弩箭比起弓箭来说,拥有更高的穿透力和飞行度,而且更容易掌握,因此被基层士兵普遍装备,但由于射艺境界不能被弩所享有,所以一旦学会了射术一境的“左右开弓”能力之后,弓的优势已经大大越弩,因此在面对高阶级的敌人时,更多将士都会选择用弓,弩的地位在近年来逐渐式微,已经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。

    现在的许多名门子弟,从儿时就会开始练习弓箭,争取早日习得射术一境,对弩的了解反而较少,学院中的课程也很少提到弩箭,更别说教导弩的使用方法了。

    因此,大部分人碰到这题,必然会大感头痛,但苏仪早已背诵过大量圣典贤文以外的杂书,很快就在脑海的一角中找到一本名为《兵胄杂书》的兵器专籍,乃西汉时期一位名为段良工的工家老飞将所著,专门记载了从太古时期至今的冷兵器历史、用途、特性以及锻造方法,非常全面。

    苏仪仔细回忆,片刻之后,微微一笑,提笔写下:

    “弩由弓来,传为黄帝所造,原名‘窝弓’,矢直而烈,中则透甲而过;其装矢不仗人力,乃用机括,小者以手拉弦,大者需用脚踏,巨者必用十数人合力,乃可以张……“

    苏仪洋洋洒洒写了两百余字,借着《兵胄杂书》的记载,将弩机的起源和特性描述的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写完之后,苏仪复查两遍,直到确认没有错漏,才继续看向下一道题……

    整个早上,过两个时辰的时间,苏仪沉浸在墨义的海洋之中。

    在答了五十多页题目后,苏仪只觉手腕酸,于是不得不停下笔来,活动筋骨。

    此时正值午时左右,分午餐的牛车正好驶来,两位车夫为苏仪打了一盘饭菜。

    午饭是很朴素的白米饭、瘦肉炒白菜与萝卜汤,味道很淡,苏仪花最短的时间吃完,将碗筷搁到窗台上,等人来收。

    吃完饭后,苏仪深吸一口气,再次一头扎入题海,继续答题。

    之后6续出现了大量生僻的题目,以及许多暗藏歧义、设下陷阱的难题,若是以前,苏仪面对这种题目必然要手足无措,不知从何下笔,但此刻的苏仪拥有烟海碑、拥有六倍读书效率的练兵场,更添过目不忘之能,知识的记忆量也许比年过半百的老学者还要广博,面对任何题目都显得游刃有余。

    再加上苏仪拥有现代人的先进思维,题目中的大多歧义,也被他轻松化解,填上准确的答案。

    达到第一百多页的时候,苏仪突然双眸一凝,看到了一道极为棘手的题目。

    “老子的西行路线?这种题目出现在院试之中,真的不是在故意刁难人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(ps:如果顺利的话,晚上还会有三章,唉,昨天卡文查资料查到睡着,都是一把辛酸泪啊,不说了,流水埋头码字了。)(未完待续。)


    第(3/3)页